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
近期,“老人吃冷藏瑞士卷感染李斯特菌去世”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。
生活中,有些人习惯将冰箱当成“万能箱”,无论是吃剩的饭菜、没吃完的瓜果,还是啤酒、饮料,或是刚买来的生肉,都一股脑地放进冰箱。然而,看似安全的冰箱,却隐藏着“不畏严寒”的致病菌李斯特菌,若不慎食用了被这些致病菌污染的食物,很可能出现健康问题。
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王蔚蓝提醒,冰箱只能延缓细菌繁殖,无法杀死细菌,尤其李斯特菌在低温下仍可生长。若要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,需要科学管理食物的存放,结合加热、清洁等防护措施以降低食物中毒风险。如发现冰箱中有异味、变色、有黏滑感的可疑食物,最好果断丢弃。
耐低温细菌是主要元凶
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,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怕冷,在0℃至4℃的冰箱冷藏温度下不仅能存活,还能缓慢生长和繁殖,这是最危险的。因为大多数细菌在低温下生长都会受到抑制,李斯特菌就像一个藏在冰箱里的“刺客”,在里面悄悄壮大,专门找机会偷袭“弱势群体”。
椰毒假单胞菌本身也是一种细菌,但它真正的杀伤力不在于细菌本身,而在于它会产生一种叫作“米酵菌酸”的致命毒素。发酵的玉米面、湿河粉、湿米粉,久泡的黑木耳、银耳等食物,在发酵或泡发过程中,如果卫生条件差、温度和湿度合适,很容易滋生这种细菌并产毒。
把好冰箱健康关
要想把好冰箱的健康关,要控制好冰箱温度,可将冰箱冷藏室温度保持在4℃以下(最佳为0℃至4℃),冷冻室温度要低于-18℃。可使用温度计定期检查冰箱温度,避免因故障导致冰箱温度异常。避免频繁开关冰箱门,减少冷空气流失,保持内部温度恒定。
要合理放置食物,做到生熟分开,分类存放。生畜肉、海鲜、禽类放在冰箱下层,避免汁液污染其他食物。熟食、即食食品(如酸奶、火腿)放在上层,可用密封容器保存。蔬菜水果放入保鲜抽屉(湿度较高区域),避免与生肉接触。
食材要密封保存,所有食材可用保鲜盒、保鲜膜或密封袋包裹,避免交叉污染和串味。剩菜冷却至室温后2小时内放入冰箱,也可分装成小份加快冷却速度。
注意食物保质期
保存食物时间不要过长,熟食、海鲜、乳制品等不宜冷藏超过3天至5天,冷藏剩菜最多存放3天至4天,冷冻不超过3个月。冷冻食品也需注意解冻方式,可提前将冷冻食物移至冷藏室解冻,或用微波炉解冻,避免室温解冻。食物在解冻后24小时内烹饪完毕,避免反复冷冻。开封食品、剩菜等可标注放进冰箱的日期。定期清理,每周检查一次冰箱,丢弃过期、变质或有异味的食物。
避免交叉污染
分开处理工具,处理生食和熟食应使用不同的刀具、砧板,用后彻底清洗。做好手部清洁,处理食物前要洗手,处理生肉、海鲜后,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,擦干手后再处理其他放进冰箱的食材。
此外,冰箱也要定期清洁。每月清洁,可用温和清洁剂(或白醋+水)擦拭内壁、抽屉和密封条。如果食材溢出汁液,应立即清理洒出的液体,防止细菌滋生。保持冰箱通风,冰箱装七分满,确保冷空气循环,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增加食物变质风险。
时刻警惕防患未然
乳制品开封后应尽快食用(牛奶3天内,奶酪可参照包装说明的时限食用完毕)。海鲜和生鱼冷藏保存不超过两天,生食需确保新鲜度。预包装食品(开封零食)与即食食品(如火腿等)应避免长时间冷藏,开封后2天至3天内吃完。孕妇、婴幼儿、老人等人群更要避免食用高风险食物(如软奶酪、生蛋、半熟肉)以及隔夜菜、凉拌菜及未经高温消毒的乳制品。
巨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